在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一碗水村,劉明在植物園外遴選酒瓶碎片(5月9日攝)。
在213國道汶川映秀段,由劉先友、劉明父子守護17載的平易近間植物園——汶川植物園蓬勃成蔭,好像苔花綻放在岷江的平地峽谷間。
走進植物園,除了包養網林林總總的植物,以酒瓶碎片、馬賽克為原料design組成的植物雕像和壁畫到處可見,這些藝術裝配在社交媒體上普遍傳佈,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攝影打卡。
2008年“包養5·12”汶川地動產生后,劉先友特別培養的500余種蘭花被地動滾落的巨石埋葬,包養毀于包養網一旦。從那時起,劉先友和兒子劉明憑仗對植物的酷愛,四處考核,攝影記載下植物的保存周遭的狀況,搜集植物種子,并于2018年啟動植物園扶植項目。地處青躲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帶,植物園模仿著從雪線到河谷的微天氣,成為高海拔植物順應其他海拔周遭的狀況的場合。在年復一年的不懈盡力下,截至今朝,汶川植物園已搜集引種野生植物種質資本2000余種。
“今朝還只完成了30%擺佈,將來還要增設更多效能區域,植物引種也要擴大到4000種以上。”劉先友說,他和兒子劉明會持續守護好這片“植物王國”。
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